2012年9月27日 星期四

南島語系


南島語系 

l        所謂的「南島」(Austronesia),是由拉丁文字的字根「auster」與希臘文「nêsos」所合組而成,前者為南方之意,後者意指島,所以「Austronesia」翻譯成「南島」。【澳洲的名字來源也是由「auster」與「terra」合組而成,是南方陸地之意

下列連結可以看到南島語系的家族分支

http://www.cip.ntu.edu.tw/main06.htm

  • 馬來-玻里尼西亞語」可以再分成「中東部馬來-玻里尼西亞語」(Central-Eastern Malayo-Polynesian)、「西部馬來-玻里尼西亞語」(Western Malayo-Polynesian),合計有1239種語言。

參考連結


l        東達南美洲西方的復活節島,西到東非洲外海的馬達加斯加島,南達紐西蘭,台灣則是該語系分佈的最北端。

l        使用南島語系的區域包括台灣、菲律賓、婆羅洲、印尼、馬達加斯加、新幾內亞、紐西蘭、夏威夷、密克羅尼西亞、美拉尼西亞、波里尼西亞等各地島嶼的語言,外加馬來半島上的馬來語、中南半島上越南、與高棉的占語和泰國的莫肯語。

「南島語的發源地在台灣」是由語言學家Peter Bellwood提出的,他認為,南島民族由亞洲大陸而來,於公元前8000左右到達臺灣,此後不斷分批遷移至海外島嶼。

l       5000年前,從台灣南下擴散到菲律賓群島,主要是北部呂宋一帶。
l        4500年前到婆羅洲、印尼東部。
l        3200年前往東、西兩方擴散,東至馬利亞納群島(關島、塞班島一帶),也到了南太平洋部份地區,往西到馬來半島、蘇門答臘等。
l        公元3000年前,擴散到中太平洋美拉尼西亞區域的加洛林群島一帶。然後往東,到玻里尼西亞去。
l        今天在紐西蘭的毛利族(Maori),是最晚的移民,約在公元800年。
可以參考下列連結


南島語系較知名的有
·      印尼語(Indonesian) (印尼官方語言)
·      塔加洛語(Tagalog) (菲律賓官方語言)
·      馬來語(Malay) (馬來西亞官方語言)
·      毛利語(Maori) (紐西蘭的毛利族)
·      夏威夷語(Hawaiian language) ALOHA是歡迎的意思)



yymr 



2012年9月23日 星期日

八仙洞考察-2--兩個文化層的潮音洞


兩個文化層的潮音洞
潮音洞是出土長濱文化遺物最豐富的一處洞穴,有舊石器時代及新石器時代兩個文化層,目前遭人佔據作為廟宇,表土被剷除而為水泥掩蓋。



 最有意義的就是:洞穴上層是新石器時代文化層,有精緻磨製石器、紅陶器約5~6千年前,其下是一層海沙堆積,海沙之下居然有一層舊石器時代文化層,約3萬年前開始堆積,包括單面砍伐器、石片器、各類形的小型尖器和骨針、骨尖器、骨魚鉤、魚骨等日常工具與漁獵工具。
情況是這樣的:3萬年前,第一批長濱人,來到這個海濱的洞穴,住下來,採集野菜、狩獵、捕魚等生活,過了2萬多年。
到冰河期結束,海面上升,洞穴位於海面之下,就開始堆積海沙,蓋在舊石器時代文化層之上,住在裡面的長濱人當然就離開了。
後來 ,板塊推擠,東海岸開始上升,洞穴又慢慢離水,不會受到海面影響了,2批長濱人,住了進來,留下了新石器時代文化層。



現代所估計的陸升速率來計算(每年約7.1 mm),六千三百年前的海水面時期,海水面比今天高45公尺

八仙洞考察-1

 八仙洞考察

   八仙洞的各洞穴都在都巒山層的火山集塊岩中,岩性堅硬,在海水侵蝕的作用下常成陡崖。集塊岩為大約數百萬年前海底火山爆發時所形成。在陸地間歇性上升的過程中,海水的侵蝕作用形成了海蝕洞,各洞穴生成的順序是由上而下形成一群大小不一的洞穴,計有靈岩、潮音、永安、乾元、海雷等十多個,愈低的洞穴愈年輕。這些洞穴大致有兩種外型,一種是直立形,另一種是橫向半圓形。

有步道通往各個海蝕洞穴,其中最大的洞穴是靈岩洞,離地面最高的是崑崙洞,高度有130公尺;其他還有乾元洞、朝宸洞、海雷洞、潮音洞、永安洞、水簾洞等。由於洞穴多被用作開闢神壇,因此洞穴名多帶有宗教色彩。


 l        海蝕洞:海蝕洞形成的位置是在海水面附近,如此才能有海水不斷的侵蝕、磨蝕作用而形成。目前海水已經無法到達的區域分佈了許多的海蝕洞,表示了陸地相對地上升或是海水面相對地下降【地理學的名詞:基準面下移】。有一些甚至於可以在海拔高度高於百公尺的地方出現。

海蝕洞通常是發生在岩層中低凹或是岩層中具有節理、斷層等破裂面的地方,較軟弱的岩層發生了各種侵蝕作用。
若只有因該部分是較軟弱的岩層,形成半圓形的海蝕洞,若剛好有節理或斷層面,海蝕洞通常是狹長型。

l        長濱文化:八仙洞也是一處重要史前遺址, 1968年至1970年之間,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的宋文薰,帶領一個考古隊在八仙洞若干的洞穴中,做過五次考古發掘。找到了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層,洞穴堆積的底層發現舊石器時代先陶文化,根據考古發掘的報告,該遺址的年代在距今約3萬年至55百年之間,經命名為「長濱文化」。


這是迄今所知臺灣地區最古老的史前文化遺址,也是台灣地區第一個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的遺址,台灣已知年代最古老的人類居住地。民國77年,內政部指定被列為國家一級古蹟。東管處在此設有「史前文化遺址」展示室,展示及解說史前人類文物,並且詳述洞穴之成因。

2012年9月13日 星期四

GIS練習場-5--繪一張台灣咖啡分布圖


繪一張台灣咖啡分布圖

這個是農委會的網頁。




找到了咖啡的資料。


 把所有資料都反白。
 開一張EXCELWORKSHEET,把資料貼上。



 把其他欄位刪掉,留下產量,把欄位名稱改為TOWNKG 




TOWN的欄位拉到所有的字都有足够的長度,以免讀不進來。



  存檔,最重要的是存成DBF,不要存成XLS,切記切記。


回到QGIS,把表格打開來看一下,記得是農情代碼和DBFTOWN是對應的。


 點選【向量工具】,【資料管理工具】,【結合JOIN屬性】。



一項一項填進去。

注意紅框中的資料,一項都不能漏掉或有錯誤。


詢問坐標系統,就選取TWD97





 結合成功,詢問是否要直接讀進來,點選【是】



  OK


 打開表格看一下,資料進來了,DBF没有資料的是NULL




 可以繪圖了。



點選【符號設計】。


KG來分類,5組。




OK,但何以很多區域都是同一種顏色。




 自動分5類的意思是均分,最多的是產163185公斤,所以就用這個組距,第一級是32636.6公斤以下的,第二級是32636.6~65273.2,再往上推算分類。

130546.4  -    163185

97909.8    -    130546.4

65273.2    -    97909.8

32636.6    -    65273.2

0    -    32636.6

          



 回到DBF看一下,產量非常不平均,32636.6以上的只有6個鄉鎮,台灣全部有102個鄉鎮產咖啡,因此有96個鄉鎮是分類第一級的,所以全部同一類。同一種顏色



組距下限

組距上限

個數

130546.4

163185

1

97909.8

130546.4

0

65273.2

97909.8

1

32636.6

65273.2

4

0

32636.6

96

 

合計

102


回到【符號設計】選單,把組距改一下。




 只分兩類,5000KG~10000KG5000KG以上的。

 明顯地的把台灣重要的咖啡產區標誌了。



檔案下載:369個鄉鎮的SHP 
https://docs.google.com/open?id=0B60ftL8EGxUCM01xVGlPN3AzMGc


一個369.ZIP檔

點選【檔案】,出現一個選單
 

選取【下載】
 

下載完成


點選下載檔案所在的資料夾


把該檔案複製
 

再進到目標資料夾
 

把該檔案貼到目標資料夾中


在該資料夾的『身上』點右鍵,選7-ZIP,再選【解壓縮至”369\”】


解壓縮完成,出現兩個同名的資料夾,其中一個是檔案資料夾,是我們所需要的。
 

點進去,有7個檔案,就是369鄉鎮的SHPFILE。